2018年5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29会议室举行。本次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中美贸易争端:技术审视与影响评估”。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于春海教授主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春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教授、经济学院王孝松教授、范志勇副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并讲话。
于春海教授在主持辞中指出,在近期中美贸易谈判从剑拔弩张走向达成共识的大背景之下,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在一些基本的事实特征和经济关系等方面仍存在较多分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共识。此次论坛旨在从技术特征和理论层面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关系及其背后反映的基本经济特征。
李春顶研究员以“中美贸易冲突的新进展和应对政策的效果”为题,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美贸易战的演进,并对中美贸易冲突的未来走向进行严密的逻辑推演。他认为,中美贸易的博弈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美关系难以摆脱“修昔底德陷阱”。对此,中国政府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包括科技补短板、消费拉内需、加快开发节奏和重构亚太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李春顶研究员运用ge理论模拟分析,对中国应对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严格的量化分析结果使得在场人员对中美贸易形势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王孝松教授发表了题为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与美中贸易逆差”主旨演讲。他完整地回顾了美国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演变历程,并以加拿大为参照国,考察美国对高新技术产品(atp)的出口管制对美中贸易逆差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至2017年,若美国对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能达到对加拿大出口规模,美中贸易逆差将大幅减少。他指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atp贸易对美中贸易逆差具有平抑效应。中国可充分利用对话机制,就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问题进行多方位交涉,促使美国放宽对华atp贸易限制,从而减少美中贸易逆差。
范志勇副教授认为,中美双边贸易逆差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摩擦的借口。美国方面宣称,国内失业率居高应归咎于贸易逆差过大。但事实上,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年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且低通胀的增长态势,失业人数持续减少。并且,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国际收支实际上得到很大改善,经常项目和贸易项目的逆差规模迅速缩减,到目前为止已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此外,美国试图通过减少贸易逆差促使制造业回归,以改善国内就业问题,这与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经济发展趋势存在背道而驰之处。他同时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为中国经济外交创造了新局面。中美贸易逆差缩减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中国应利用好这个机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赢得相对有利的空间。
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财新网等多家杂志社均参会并进行了新闻报道。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