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香樟经济学术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高水平开放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首届“香樟国际经济学论坛”。为配合疫情防疫工作,本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展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学者参与交流、共同探讨。
主办方致辞
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幕,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林晨教授主持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香樟经济学术平台发起人郑世林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于春海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认为,在目前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对外开放不是传统开放路径上的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质的变化。高水平开放实际上跟以往相比,无论在基本内涵、在发展动力、约束条件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于国际经济领域的学者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搭建一个开放、包容、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汇聚思想,以高水平专业化的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国际经济学研究从量变走向质变非常关键。最后于春海教授表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代表主办机构的老师们热烈欢迎与会的线上线下所有嘉宾。
随后郑世林研究员致辞,他首先表示了对各位参与论坛支持工作老师的感谢,其次期待香樟国际论坛秉持香樟的“低调、简朴、创新”的办会风格,持续办下去,对国际经济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郑世林研究员表示,香樟论坛是一群热爱经济学研究的志同道合的学者,坚持了八年在做的事情,回头看来还是促进了经济学术交流。最后郑世林研究员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以及众多参会者的支持深表感谢,并预祝论坛成功。
上半场主旨演讲
参会者合影留念之后,上半场主旨演讲开始,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经系主任范志勇教授主持。
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刘元春教授发言的主题是“大时代下的经济学的一些挑战和应战”。刘元春教授认为大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循环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常态化经济分析的前提和逻辑都会改变,需要在追寻时代的变化中,进行不断探索。刘元春教授也总结了几条规律分别为:第一,任何大时代所产生的断裂,总是能够产生大理论和理论的革命。第二,经济学家一般都很难预测到大时代的到来。因此,经济学的进步不是简单地根据经济学家自我意识的完善来完成革命,往往是通过代际的新陈代谢完成经济学的进步和革命。刘元春教授强调,既然我们已经处于这样的大时代,经济学必须要有全面的反应,在思想上由充分的储备,为经济学未来的革命做好准备。最后刘元春教授表示我们目前处于一个经济学需要大胆质疑前辈继往开来的大时代,希望学者们在思想上要有一些整体观,在这样的时代要从传统的技术视角,向理论视角、逻辑视角进行全面的转变,从而使理论能够真正跟上大时代步伐。
第二位发言人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李坤望教授,其所讲述的论文题目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内需扩大效应——基于结构模型的量化分析》,其文章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本点,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是“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需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产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化解外需冲击的不利影响。李坤望教授运用结构模型,从区域内贸易成本和劳动迁移成本视角,对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内需的影响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了一个包括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在内的多国、多地区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国内地区贸易成本降低1%、5%,内需可以增加3.58%和21.02%。就劳动力市场流动成本而言,国内迁移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提高东部地区内需,但是相比于商品市场而言,并没有那么明显,中西部地区由于迁移成本降低,劳动力流出反而不利于提高内需。
第三位发言人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教授,其论文题目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零售品价格的研究》。该文以中美贸易摩擦宏观贸易为背景,基于中国微观贸易数据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于国内零售品价格的影响。核心的发现是,反制关税对于消费者福利的影响较小,而美国对我国的关税对我国消费者带来了显著的损失,显著提高了国内消费品的价格。原因在于出口关税的上升,导致外贸市场规模的缩减,显著地降低了国内市场生存企业数量,从而使得生产更加集中,成本价格上升,零售品价格上升。此外该文章也给出了恰当的政策建议,一是避免中美贸易战,美国应该对中国产品取消高关税。二是改善国内的物流,降低贸易成本,适当地做好放管服的工作,使得美国对我国产品征收高关税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不太明显。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教授对三位演讲人的发言进行点评,王晋斌教授表示三位嘉宾既有深刻的思想,也有严谨的模型与实证分析,值得大家学习。王晋斌教授首先对刘元春副校长的发言进行点评,强调了政府和市场关系讨论、思想储备、未来债务如何调整和安全问题,包括供应链安全,包括金融体制安全等的重要性;其次,王晋斌教授表示李坤望教授从严谨的逻辑基础上从要素市场的障碍、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流通环节的成本三个方面,在一些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作出了多国、多地区空间的模型,非常有价值。最后王晋斌教授认为,余淼杰教授所做的研究话题是大家所密切关注的话题,丰富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非常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下半场主旨演讲
下半场主旨演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倪红福研究员主持。
首先进行主旨演讲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徐进,演讲的主题是国际环境,他指出通常的研究从“级”和“大国关系”两个角度分析国际环境,并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地缘环境,地缘环境是基于地理位置形成的国家间关系的综合,是任何一个国家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地缘环境的权利来源是对于暴力手段的控制和利用;第二个是地区环境,地区环境是基于特定地理范围内地缘关系的综合,是地缘环境的派生物,是特定地缘关系的总和,地区环境中财富来源也是对于暴力的控制和利用;第三个是空间环境,空间环境是真实的和虚拟的空间范围内国家间关系的总和,不同于地缘环境和地区环境,空间环境是三维立体的世界。最后,徐主任总结区分这三种环境的意义,有助于从政策层面和学理层面认识一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作为大国,应该少在传统的地方耕耘,多在创新的地方努力。
第二位进行主旨演讲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雷达教授,演讲主题是中国开放的经济学,他指出研究中国的开放经济必须强调中国的特殊,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中国对外开放逻辑起点的特殊性,1970年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大变动,中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没有选择加入经互会,而是以社会主义的身份向西方开放,最终2000年加入wto,这一选择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逻辑起点的特殊性;第二是中国对外开放约束条件的特殊性,包括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制度的特殊性和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特殊性;第三是中国改革目标的特殊性,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经历了单纯地学习西方、和西方接轨到开始面对世界的变化过程,因此中国需要调整影响世界和进一步适应世界的目标。
第三位进行主旨演讲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编辑部毛日昇主任,毛日昇主任认为,做研究选题要结合时代背景,关注现实问题,如中美贸易战关税问题、国内大循环的成本问题等,脱离重大现实问题的文章没有意义,研究中国问题要关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同时他强调,当前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快,审稿人对于研究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者不仅需要挖掘新数据,还需要研究新方法。
主旨演讲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孝松教授作为评论人进行了简要评论,王孝松教授谈及对于徐进主任和雷达教授演讲的深刻感受,认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要把握后发优势,深耕创新领域,而不是在传统领域碰撞,之后王孝松教授谈及毛日昇主任演讲对于研究者做学术方面的启发,研究者做研究要兼顾选题、数据、方法和现实意义,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主持人倪红福研究员表达了对于演讲者和点评人的感谢,上午的活动圆满结束。
分论坛报告
本届香樟国际经济学论坛组委会于2021年11月中旬发布了征稿启事,截至2021年12月中旬,共收到79篇投稿论文,组委会评选出31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参加会议,并根据文章主题设立9个分论坛。本届论坛得到了《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和《产业经济评论》等刊物的支持,这些刊物的负责人深度参与论坛,并遴选部分优秀论文进入期刊的匿名评审环节。上午的主旨演讲环节,有500余位参会者线上参与,下午每个分论坛的参与者都在100人以上,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