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 下午,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家、英国政府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政府顾问、全球气候变迁政策奠基人、原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全球著名的《斯特恩气候变迁报告》作者斯特恩爵士,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侯赛因教授、副主任kattumuri教授,英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朱桐森等参加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前沿研讨会”,同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领域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经济学院院长 杨瑞龙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国管系主 任刘瑞教授、国际学院副院长 杨志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郑新业副教授,经济学院能源经济学教研室的教师代表金 乐琴副教授、 夏明副教授、 张红霞副教授、 王劲峰博士,经济学院邹正方副教授、王湘红副教授、章艳红副教授、虞义华博士,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汤珂副教授、胡伟民博士、李韶瑾博士,环境学院吴健副教授、曾贤刚副教授、王克博士,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陶然副研究员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就能源经济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斯特恩教授对于人民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对自己的研究很有启发,并盛情邀请人民大学的老师参与到自己的研究团队中。
经济学院金 乐琴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经济学院能源和环境经济研究团队,然后报告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含 co2天然气开发产业链评价”。斯特恩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学者在低碳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在低碳汽车、零排放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低碳建筑等领域都有较快的发展。中国低碳发展的空间很大,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开发应用,中国会在低碳发展的道路取得更大的进步。他还介绍了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亚洲研究中心,设有研究机构,在低碳经济等领域展开研究,中心设有研究项目和基金供申请,可以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
随后, 夏明副教授报告了他和 张红霞副教授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气候变迁的成果。他们的主要发现是: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在 90年代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也曾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90年代之后却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持续下降过程,直到2003年后迅速上升,我们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能耗2003年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斯特恩爵士队 夏教授等使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气候变迁问题十分赞赏。他认为这一方法是大有可为的,就下一步如何使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能源的替代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郑新业副教授报告了size and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taxes in china。郑新业和他的合作者 满燕云教授发现,中国环境税 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7年为例,中国环境税的税收规模为6190.5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2.53%,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2.6%。就前者而言,中国环境税占gdp比重远远超过oecd的算术平均值——1.71%。和oecd国家相比,中国环境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这一比重仅仅低于土耳其14.89%,高于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oecd国家。
与会者还就气候变迁其他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研讨会实现了预期目的,促进了我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气候变迁的研究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编辑:王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