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2019)“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变局与挑战”在明德主楼728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坤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陆毅,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陈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进行主旨演讲。校内外师生、媒体等近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致辞。
刘元春指出,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有两个主题词。第一个主题词是长期停滞,第二个是格局剧变。在思考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可能的一些变化时,他提出了一些疑问:新一轮技术革命是否到来?收入不平等、债务问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以及全球性结构性变化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他认为,目前中美贸易冲突本质上是不对称的冲突。未来随着中国gdp的上升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的区域定位和全球定位都可能有非常大的变化。目前的这个结构性变化,可能最多只算一个金德尔伯格骗局,而不能叫修昔底德陷阱。
开幕式后,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首先进行主旨演讲。毕吉耀展望了明年的几个风险,一个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影响不仅是短期的还是中期的;第二个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持续放缓,周期扩张期越长,出现衰退概率越大;最后是地缘政治冲突等非经济因素干扰增多。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年仍是比较困难的时期。
随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坤望从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全球带来的影响做一些解读。他认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同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但是它的金融市场是维持比较好的局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陆毅教授演讲的主题是出口征税的福利影响。他认为wto框架只对进口征关税进行约束,其实理论研究发现对进口征税和对出口征税的效果具有相似性。陆毅教授进一步分析了调整出口退税对中美两国福利的影响。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陈岩的演讲为《时间挤压不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他提出以下观点:一是中美贸易摩擦是常态化的;二是中国基础研究能力有待加强,同时技术带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三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创新能力不够。
最后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带的演讲《在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中探究确定性》。他对2019年全球经济的总结是,世界经济呈现出四低一高的态势:低增长,低物价、低贸易,低生产率和高就业。在阐述完不确定性之后,王晋斌教授讲到经济中的确定性,如全球在转型,实体贸易变少,但是服务贸易增长非常快;区域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全球化成为现实;全球物价水平下降,存在一定的通缩压力等事实。
12月28日下午14点,三场学术分论坛在明德主楼623会议室、729会议室、734同时进行,与会专家从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全球贸易不确定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货币金融规则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分享。
在分论坛一中,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马弘教授、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王碧珺副教授、对外经贸大学的张国峰博士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邹静娴博士和张文博士分别就贸易战与产业政策、中国投资对东道国内部稳定、“一带一路”与中国贸易发展机遇、固定汇率与经济增长和中国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分论坛二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魏浩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毛其淋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唐遥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蒋灵多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王孝松教授分别就进口与高质量创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进口的影响、宏观审慎政策、消费升级与出口产品质量、贸易与制造业污染等问题进行报告。
在分论坛三中,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吕越副教授、北京大学的余昌华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凯和陈朴副教授分别就外资进入与企业产品多样性、国际生产网络与财政政策溢出、美元本位视角下的贸易摩擦与去美元化和区域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等问题进行了报告。
研讨会受到校内外师生的热烈欢迎,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范志勇、王丹;编辑:杨菲;核稿:于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