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亚博安卓下载

经济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十七期创新经济论坛
发文时间:2019-01-04


12月29日晚上6点,由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十七期创新经济论坛在明德主楼416教室举行,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计算机与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朱希铎做了主题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一个产业》的演讲。

朱主任结合他丰富的领导工作经历和大胆的理论探索成果,主要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背景、新机遇、新特点、新平台和新服务等五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背景方面,朱主任首先介绍了自己40多年宝贵的工作经历。在先后经历了四通时期、微软时期、松下时期、民协时期和天合时期后,他发现企业成长面临着机会误导、市场周期和力不从心三大陷阱,产业成功的三大台阶为好技术、好产品、好产业,市场营销需要聚焦、速度和机遇,科研机构的成果丰厚、专家专业、机构积极。到底科技型企业如何跳出三大陷阱,高技术产业如何获得核心竞争力,新产品的市场营销如何实现销量突破,科研机构如何走向以技术实用为导向的发展道路,回答上述问题的核心便是科技成果转化。他认为,尽管当前我国科技成果丰富厚重,企业需求广泛强烈,但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根本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缺少专业化服务、系统化服务、职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遇和新特点方面,朱主任指出,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以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了技术创新的重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共同构成了科技经济融合的新产业体系,以经济驱动要素、产业发展要素和发展环境要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科技新常态逐渐形成,上述重要定位共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机遇,尤其体现在现代大农业(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先进制造业(如智能制造、智能生产)、大数据产业(如数据中心、云平台)、大健康产业(如健康养老、养生保健)等新兴领域。他还总结到,中国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特点表现为技术的跨界融合、资源的全面整合、服务的联合开放、创新的多元集合,这显然需要科技成果的转化条件更成熟,企业需求承接条件更精准,项目供需双方对接更持续,项目实施路径设计更科学,项目所需多元资源更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服务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上述要求。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平台和新服务方面,朱主任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为好技术引领、好成果研发、好产品设计、好产业建设、好市场营销、好资本运作,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包括职业服务能力、技术理解能力、产业任职能力、市场策划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客户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因此,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平台应至少包括双向(科技成果、市场需求)转促服务架构、五层(资源层、技术层、功能层、业务层、用户层)应用架构、三维(转化过程、条件要素、成熟度)评价的技术框架、以及五位一体(资源集聚平台、国际交流平台、项目落地平台、活动组织平台、信息数据平台)的功能架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服务应包括资源配置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专业评价服务、项目落地服务、实体网络服务、标准产品服务、品牌活动服务等。

最后,朱主任列举了几个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典例子,如北大分子电器的成果转化、山西榆林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衡水昆虫的高技术企业成长等,使得上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遇、新特点、新平台、新服务等阐述显得更加的具体化。

朱希铎现为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是中关村第一代企业家,曾任四通集团总裁,微软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公司-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总裁,日本松下电工中国公司总裁,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负责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知名专家,朱主任主持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标准,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的6s服务模型,开发建设了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服务平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朱主任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培养的事业中一直在积极的探索,朱主任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是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一个产业的建议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本次论坛由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主持,参与者包括校内的创新经济研究者和有意创业的学生,以及一些校外从事创业工作的青年业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经济研究平台:一方面为专家学者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正在从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展示的机遇。在这里,传统的界限被打破,陈旧的规则被修改,青春的想象被开启,直觉的创新被激发。2014年3月首次举办至2018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创新经济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37期。历届的嘉宾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初出茅庐、对创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

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 供稿:陈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