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主办的能源经济研讨会(energy economics seminar)第二十二期会议在经济学院明德主楼621会议室举行。国际能源署(iea)全球能源经济(gee)组张树伟博士进行了题为“2度气候目标:可行性争论、技术的角色与中国能源环境目标的含义”的学术报告。
在该报告中,张树伟博士首先阐述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政治性”目标的背景,从基础设施锁定、先进技术可得性、经济代价、制度与行动需求、政治心理以及社会运动改变行为多角度探讨其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张博士结合其最新研究分析这一目标约束下技术的角色以及中国已有承诺的含义。在技术角色方面,张博士着眼于ccs的社会接受程度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挑战增加、核电安全成本潜在上升问题,通过经济模型(remind)开发情景分析这些不确定性带给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的影响,并提供政策建议。在中国的目标含义方面,张博士结合中国政府管制能源项目与投资的现状,扩展kaya恒等式分析实现15%非化石能源目标带给能源与环境发展的含义,比如对于实现40-45%碳强度目标的贡献。
本期研讨会由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魏楚副教授主持,经济学院郑新业教授、金乐琴副教授、虞义华副教授、冯俊新副教授,经济学院青年教师宋枫博士、许准博士、陈占明博士,我校和北京大学的多名研究生以及《东方早报》记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能源经济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定期推出,旨在为研究能源经济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促进我国能源经济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主讲人简介
张树伟,能源经济学博士(2007,清华大学)。专业方向:能源经济模型,能源与气候减排政策。现任职于国际能源署(iea)全球能源经济(gee)组,从事iea旗舰年度出版物world energy outlook交通能源模型的维护与气候减排情景构建工作。具有交通/石油行业的博士论文研究经历,与中国电力行业的工作经验。代表性论文包括:考虑交通模式可竞争性/饱和性/归一化的模式划分模型;电价管制条件下的碳市场构建;能源税/碳税/气候约束的经济影响评估(方法论方面,综合评价(iam)模型的使用与发展(侧重能源系统模块),比如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remind模型中对于地区投资非均一性特点的模型扩展)等等。主要工作工具包括:gams, matlab(近期转向r),unix, svn与vensim。
(编辑:王宝奎、吕媛媛 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