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亚博安卓下载

经济学院举办政治经济学工作坊
发文时间:2018-12-13

2018年12月12日上午10点,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承办的“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在明德主楼729会议室进行。本次工作坊邀请了路易-菲利普·罗尚(louis-philippe rochon)教授作了题为《the income distributive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的主体演讲。

罗尚教授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全球化和金融化、国际货币体系等。


本次工作坊讨论的话题主要覆盖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主流货币政策的回顾;(2)对货币政策所具有的分配效应的讨论。罗尚教授首先概述了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于货币政策的观点,指出现在主流的货币政策新共识(new  consensus)的核心是三个等式:is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和泰勒规则(又称宏观政策曲线)。罗尚教授认为,从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来说,主流理论的经验基础是菲利普斯曲线的成立,而这一点是值得质疑的。目前主流的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罗尚教授认为,通胀目标制对于宏观经济的作用是有待商榷的,采用通胀目标制不一定比充分就业目标制或其他目标更好。随后,罗尚教授介绍了将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联系起来的观点。罗尚教授介绍了后凯恩斯主义在内生货币理论的观点指导下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者长期重视对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罗尚教授介绍了三种以收入分配为目标的利率规则:史密森规则、堪萨斯城规则和帕西内蒂规则。他表示,货币政策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中性,而始终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他提出利用长期利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构建的“帕西内蒂指数”来衡量食利者部门和非食利者之间的转移,并展示了研究团队所建立的多个国家的经验研究结果。图表显示,对被研究的国家而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帕西内蒂指数长期为正,直到近年来开始回落。罗尚教授认为这刻画了货币政策思想在国际间趋同,并造成向食利者阶层长期的正向转移。最后,与会的老师和学生就演讲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并与罗尚教授进行了友好的讨论。

本次工作坊由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的赵峰副教授主持,经济学院范志勇教授、黄淳副教授、李黎力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袁辉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慎萧博士,以及来自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编辑:杨菲;核稿:陆美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