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7月17日,经济学院组织全院本科生,开展了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在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又迈出新的步伐。
在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的亲自组织下,全院07级四个本科专业班的班主任赵峰副教授,罗来军副教授,徐小云副教授,王劲锋讲师,以及院团委书记王宝奎,分别带领120余名学生分赴山东济南和德州、河南郑州和新乡,以及贵州贵阳等地,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工作需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习活动。此次参与实习的学生占到全年级人数的50%,带队教师及博士生共计12人。
在济南,同学们深入到当地比较落后的济阳和商河两个农业县,分别走访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开发区和基层农户,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层变化有了直接的感受。在德州,在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金乐琴副教授、邹正方副教授、张国凤副教授等的带领下,师生分成五个小组分赴十个区县,走访企业,开展新能源开发问题调研活动,并在调研结束之后向德州市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做了汇报,获得好评。在河南,同学们被分派到河南省发改委、郑州市发改委,新乡市发改委,河南省经济信息委员会等四家机关开展实习,直接参与这些机关的日常业务管理活动。在贵州,同学们深入到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走访园区内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对如何加快西部边远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有了切身的体验。同学们的到来,受到了当地接待单位的热情欢迎和妥善的安排,他们实习的表现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良好评价。
借助此次大规模学生实习活动,经济学院分别与当地政府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实习基地。7月8日,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在河南郑州出席协议签字仪式,与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共同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协议,并共同为实习基地揭牌。7月6日,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教授在山东德州出席了“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生物科研实习基地”揭牌仪式。此外,经济学院还与济南市发改委达成了建立实习基地共识。
这次大规模、有组织的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是经济学院对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和探索。经济学院将本着三个面向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这一创新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编辑:王宝奎;核稿:丁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