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亚博安卓下载

“厚重经英”经济人才成长支持计划:走近经济学大师——卫兴华学术座谈会举办
发文时间:2017-11-09

   11月4日下午,“厚重经英”经济人才成长支持计划走近经济学大师——卫兴华学术座谈会在明德书店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党委副书记徐景阳、“厚重经英”项目导师夏晓华、林晨以及项目全体学员参加活动。座谈会由陈彦斌副院长主持。

  陈彦斌教授首先对卫兴华教授进行了介绍。卫兴华教授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等职,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资本论》研究权威,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在我国经济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力。

  座谈会正式开始,卫兴华教授首先就如何“做人”展开讲授。他结合我校校史和在革命时期从事地下党工作的自身经历,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历程,讲述了革命年代共产党人的伟大牺牲精神,并指出和批判了当下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功利主义心态,对在场项目学员提出了要“有志气”、“有家国情怀”和“诚实守信”的做人要求,希望学员们将来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经英。

  卫兴华教授紧接着与学员们分享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他回忆自己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经历时表示,当时学生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生活拮据,更是没有今天这样丰富的课余生活和娱乐设施,“勤苦”二字可以概括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各方面条件如此优越的今天,更应当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更应当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勉,在做学问的道路上刻苦勤奋。谈到自己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时,他谈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两件“法宝”,一是要对自己有深刻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主动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勤奋努力,对自己严格要求。

  卫兴华教授最后与在场学员探讨了做学问中的“求真”问题。他指出,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做到了坚持真理,即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不动摇自己的学术观点,是治学求真的典型代表。我们做学问决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做“墙头草”,要实现独立思考,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书籍的阅读。他还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的界定与转折”和“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方面问题表达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在互动环节中,卫教授对王潇麟同学提出的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主要矛盾转化问题,作了详细解答。他从历史维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深刻解释和剖析了转化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陈彦斌教授对卫兴华教授的发言作总结。他表示,卫兴华教授结合自身六十余年革命工作和治学研究的经历,从“立志”、“诚实”、“勤奋”、“求真”等方面对学员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同学们要谨记卫兴华教授的教诲和期望,把卫老师的要求落实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他还表示,卫兴华教授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治学和做人态度,是晚辈学者和全体学生的学习榜样。最后,陈彦斌教授号召在场全体人员以热烈的掌声对卫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活动最后,与会老师和学员同卫兴华教授合影留念,“厚重经英”——经济人才成长支持计划走近经济学大师——卫兴华学术座谈会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厚重经英”——经济人才成长支持计划遵循“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宗旨,培养模式包括经济学类课程、导师制、走近经济学大师、企业行创新交流和社会实践调研等五个方面,力求从学术研究、社会实践、人文功底和国际交流为着力点,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素养、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心系社会的人文情怀、不拘一格的创新意识的厚重经济学人才。项目自本学期开始,举办“走近经济学大师”系列学术座谈会活动,本次活动是系列学术座谈会第一场,后续还会举办系列学术座谈会活动。

(供稿:李存真;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