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踏着夏季的尾巴,在飒爽的秋风中,经济学院与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先后两次就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举行了学生学术研讨会。近年来,在经济学院陈建教授与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中川闻夫教授的共同努力及积极协调下,每逢秋季学期伊始,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都会与来自一桥大学经济学部的青年学生完全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讨,这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在这两次交流中,两校的青年学子就中日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学术氛围热烈,令人获益匪浅。
在9月中旬的研讨会上,同学们首先就中国扩大内需问题进行了交流。中方学生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历来主要靠投资拉动需求,但近年来投注了更多的注意力在消费,特别是国内消费上。而国内需求又大致可以分成政府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是重中之重,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是探讨交流的重点。然而,居民收入水平的低下和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不公平导致居民无力消费、不敢消费。中方学生针对居民较低收入水平的状况,提出通过政府实行倾斜性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政策建议,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提出了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降低商品税的政策建议。针对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他们提出了降低高利润行业的收入水平和制定不同地区区别性收入政策的建议。在居民消费中,又可以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潜力远远没有农村居民消费大,因此,中方学生又着重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涉及到了城镇化、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日方同学也对扩大中国内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农村地区的汽车市场。从他们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非常大,但同时,生产力不断提高,更多的工厂进入农村,为农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零售商也将市场更多地扩展到农村,因此,可以说中国农村地区的汽车市场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的。在日本同学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重要销售方——外国汽车品牌——一直以来注重于向中国销售大排量高端汽车,原因除了赚取更多利润外,还有提高品牌形象的意图。而这些外国汽车企业的目标,主要是沿海地区的高收入阶层。这是需要转变的现状,也是具有长远眼光的汽车企业应当抓住的好时机。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一些品牌开始向中国销售小型汽车,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地区收入的增加和城镇化带来的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需求增长。日本学生还以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与中国进行了对比,建议中国应当更加贯彻落实“汽车下乡”的政策。
其次,中日学生还就经济增长与公平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中国学生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不公平问题归结为中国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其中的原因,除了一些先天注定的自然环境差距,还有教育系统的不同、分配格局的不同和政策支持的不同。针对这些现象,他们提出政策建议的核心是围绕着“改革”两个字进行,即教育体系、社保体系、收入分配格局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公平问题,日本同学也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在对中日情况进行了对比之后,他们特别提出了教育方面的问题。在他们的数据分析中,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水平会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又息息相关,这样就会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因此,提高教育水平非常重要。在这方面,除了我们一般会提到的教育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之外,互联网的普及也是日本同学探讨的重点。他们指出,在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各个地区的不相同、对于互联网语言的理解能力的不同,都会影响互联网这个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发挥作用。
最后,中日学生还就中国国企、民企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学生回顾了中国国企、民企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了1949-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取得的成就。国企主要存在于高端服务、自然垄断和公共产品的行业,这些都是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的产业,使得高利润主要被国家获得,而不会被科技和管理者获得。而中国民企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处境:不公平竞争、来自国企的压力、市场进入困难、数量不断增加、外资企业的竞争……当然,民企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取利润;更公平地分配收入、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等。中国学生最后总结到,国企应以稳定的步伐进行转型改革,民企应巩固更稳定的发展前景,同时,想让民企发挥出自己的巨大潜力,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
日本同学着重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中国私企未来发展之路的思考。他们对日本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二战前,日本经济在政府控制下发展,二战之后,大多数产业私有化,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新自由主义的环境下,一些大型产业如信息、烟草、铁路等都私有化了,时至今天,电子产业也私有化了,只有公路还没有私有化。而对于中国,一直以来,经济与政策和谐发展,相辅相成,然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快达到极限,具体表现在环境污染、官员腐败等方面。他们认为,中国的未来应当更多地实现私有化,由此可以促进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内需的扩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9月下旬的研讨会上,中日学生首先就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进行了大致的介绍。中国学生对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和人民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中国房地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议论的焦点,连续多年房价快速上涨,究其原因,中国学生就供需和信贷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的房地产刚性需求大,不仅承载着生活需求,更发挥着投资的作用, 而供给结构却不平衡,低价房供给短缺,而高端房供给却仍然在上升。信贷方面,中国房地产消费信贷环境宽松,银行也愿意提供高杠杆性的贷款给房地产发展,这些都导致了房地产的泡沫。因此,中国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机制,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以及增强信贷风险监督体系等。在人民币问题方面,中国学生回顾了人民币总体上的历史发展趋势,然后对于这些趋势,提出了国内外的影响因素。国内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导致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不断增长,热钱流入,对人民币的需求提高,也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走高。国外方面,国际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导致了人民币升值。随后,中国学生还对人民币未来走势进行了分析,他们得出的是升值预期。中国经济在2014年以高于7%的速度增长,泡沫也在减少,未来升值预期很明朗,而美国经济恢复预期不确定,面临着巨额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美元的贬值压力也会加重人民币升值预期。
日本学生为我们介绍了“安倍经济学”,货币宽松、增加公共投资以及对商业的发展放宽管制。在他们的分析中,“安倍经济学”既会带来积极影响,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积极的方面,日本股票价格比起安倍上台前增长了将近两倍,经济看似繁荣起来,同时给大企业带来了很大福利,鼓舞了投资者。然而,消极方面,股票价格急剧上升,民间消费却并没有同步上升,因为大企业尽管利润增加,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使得大部分日本民众并没有感受到经济振兴的氛围。
中日学生两次交流,令人印象深刻。日本师生表现出的礼貌、热情、真挚令人感动,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关注也令人感慨。尽管只有短短几小时的交流讨论,两校青年学生的关系却更加紧密,对中日经济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不论今后能否再次相见,相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来自大海两边的这两次珍贵交流。
(编辑:陆美贺;核稿:李佩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