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论述和2015年“两会”精神,激励全体师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努力奋斗,经济学院党委和工会于4月18日至19日组织教职工前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革命圣地红旗渠参观学习,并调研当地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学院教工首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再现了修建红旗渠的真情实景,大家仔细观看了珍贵的历史照片、修渠所用的简单工具和实地微观沙盘模型。纪念馆中循环播放着《红旗渠》纪录片,大家了解到红旗渠是在粮食紧张、物资短缺、设备技术条件落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开始修建,而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原则,主要依靠林县人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而成的。在建设过程中,林州人民也受到了全国有关部门及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和山西省干部群众的大力帮助。来自各方的人民群众不计利益得失,全心奉献才促成了这一人工奇迹的完成,特别是81位同志为红旗渠建设献出了宝贵生命,集中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参观之后,在场的每位党员干部都深深地被林州人民所感动。
随后,老师们参观了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的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行走在八米宽的红旗渠旁,老师们不断感慨革命先辈在落后的工程技术条件下造就了何等的人工奇迹。看着山崖上“劈开太行山”等题字和修渠群众抄写的毛主席语录,大家深深地被这种艰苦奋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怀所感动。当老师们了解到修渠群众在仅有两米宽的山崖上休息时,大家纷纷表示这种不畏艰险、敢于奉献的精神正是当下所需要的。
次日,学院老师奔赴林州当地的企业和农村调研。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林州人民继承了革命前辈的红旗渠精神,攻坚克难、阔步前行,大力发展建筑业。林州的建筑企业和工人走出了当地,走向了全国,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成了“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壮举。可见,红旗渠精神是与时俱进的,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激励着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红旗渠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产物,她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只有抓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依靠群众、广泛联系群众,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磅礴力量、创造奇迹,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成功而持久。经济学院教工在红旗渠正式通水50周年之际亲赴实地,对于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在全院老师中进一步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激励大家更加脚踏实地研究中国经济、服务经济新常态,更好的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学。
(编辑:陆美贺;核稿:王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