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亚博安卓下载

【经院采风】刘小鲁:严谨治学,朝着目标前进
发文时间:2010-03-31
  从进入南京大学的经济学系的那一刻开始,刘小鲁老师就已经和经济这门学问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据刘小鲁老师回忆,他是在大二的时候真正的发现经济这门那时还不是很火爆的专业的魅力的。而他对经济学的兴趣都是从在他大二那年接触产业经济学之后开始培养的。在午后的暖阳下,明德楼显得格外的宁静和安详,就这样,我们打开了话匣子。
               初入经济学的海洋

  刘小鲁老师认为当初自己选择南京大学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一方面,他本身就是南京人,再加上父母的因素,南京大学离家又近。另一方面,南京大学当时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大学。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刘老师侃侃而谈。1999年他进入了南京大学,并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了经济系,讲到这时,刘老师也透露出对他父亲远见的钦佩之情,因为经济学当初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当时对经济学一点概念都没有,对经济学认识大部分也还是停留在高中时候的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一点了解都没有,但是刘老师的父亲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十几到二十年之内,经济学会是社会学科里面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支,在中国也非常有发展前景,所以填报的是经济学专业。要知道,当时刘老师的学习环境并不是很好的,十分偏僻,周围十分荒凉。

  而另一个他认为在他的人生路途上写下重要一笔的便是他的一个管理学老师。之后让他十分骄傲的是学习成绩在班上并不突出的他却写得一手好论文,这完全得益于当时的这位老师用一个开明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第一篇论文,这位老师在刘老师本科期间的第一篇论文中写了这么一句话:“当你将来进入经济学的海洋的时候,你也很伟大。”老师的激励与教诲加上刘老师从小培养的喜欢用数理方法分析问题的习惯,都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六年的钻研
  刘老师在南京大学读完本科之后,考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自己的经济研究,当时社科院在全国的招生人数都不超过50人,但问道刘老师当时的想法时,他说当时也没想其他的,社科院是他的唯一的选择,因为本身就对理论研究有偏好,将来也就想有机会从事理论研究工作,那么对于当时的刘老师来说,进一步学习就是必须的。而选择社科院的原因刘老师认为有两个,一个就是它的一个研究生院和社科院这个系统并不是一体的,因为社科院本身并不是一个办学的机构,是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单位。第二,它的导师非常多,基本可以做到一个学生配一名导师。

  现在回想起来,刘老师才真正的明白了当时本科老师那句话的含义,在硕士阶段的研究相对于本科阶段已经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在经济学的海洋中,刘老师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甚至可以说硕士期间的影响远远超过本科期间的学习。因为硕士期间是他学术研究上的质变。本科时期虽然也发表过一些论文,但刘老师从现在角度来看在学术档次上还是有待提高,真正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还是从硕士开始的。刘老师回忆当时是硕士一年级,导师希望他参加一个研究课题,研究背景是制度性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并希望他独立完成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管制背景下对产品的质量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一般认为政府的介入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当时他们认为随之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平局质量下降。而他的任务就是用一片标准的数理分析论文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第一次独立从事这样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写作。最后这篇论文是发表在《经济研究》上,对刘老师来说是极大地鼓舞。


                 新的挑战

  讲到了自己在社科院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的选择,也就是来到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当一名讲师,刘老师毫不吝啬自己对人大的赞美之词,他说考虑到人民大学它在国内经济学中的地位,是国内研究经济学很重要的一个基地,这也是他来人民大学工作的主要动机。而其他的问题如待遇问题,并不是他当时考虑的主要方向,当时主要是想找一个能够施展自己一技之长的平台。在对话的过程中,刘老师表明自己对研究还是抱有极大的热情,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让他的工作更富有挑战性,但是渐渐的,他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现在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感受其中的乐趣”。
                 经验的传承

  在采访的最后,身为中国人民大学09级经济学院经济系的班主任,刘老师也给了经院学生很多的寄语和建议。第一是数学一定要学得扎实,数学基础一定要好,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把经济学当成数学来学。刘老师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他刚进社科院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经济学最优化的问题,他说效用最大化通常要求效用函数是一个凹函数,即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是小于零的。而他边上的一个同学就说经济学全都是假设出来的,二阶导数小于零,拼什么经济学家能做这样的假设呢?那么他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经济学的模型当成一个数学模型来看。但实际上经济学的分析是有自己的经济含义在里面的,对于效用函数这样的假设实际上有一个经济学的规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刘老师建议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自己始终是经济方向的学生,不要忘了我们学习数学工具只是为了辅助我们完成经济学的研究,而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个建议就是希望做理论研究的同学最好在本科期间找到自己喜欢和关注的领域,然后适当的进行一些理论上的积累,比如说现在这个领域在研究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将来可能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

后记:

  整个采访节奏都十分的轻快,进行的十分顺利,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了刘老师。最后,采访以刘老师对全院同学的寄语而结束。“经济学的学生都非常优秀,各位的学习环境也很好,希望各位同学能够充分利用现在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顺利完成本科期间的学习!”

个人简介:

姓名:刘小鲁
专业:西方经济学
系别:经济学系
职称:讲师

教育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学系 博士 (2006~2009)北京 
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 导师:左大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学系 硕士 (2003~2006)北京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导师:赵农

南京大学 经济学系 学士 (1999~2003)南京
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

研究与项目经历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06.10~2007.12 (北京)

完成wto案例研究《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与国际化战略》
完成研究报告《中国文化产业细分分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07.6~2007.8 (北京)

参与李虹老师研究项目《中国电力产业竞争秩序研究》
负责电力市场竞争特征与结构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4.3~2005.3 (北京)

参与导师赵农研究员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b类)课题《制度性壁垒研究》
主要成果:与导师赵农合作完成课题报告《政府管制与产品质量》
在导师赵农指导下完成课题报告《地方政府间消耗战与制度性退出壁垒》

主要学术成果

《区位性因素与公共品的最优供给》,《经济研究》(合著,第二作者),2008年第10期;
《区域性公共品的最优供给: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2008年第4期;
《地方政府间消耗战与制度性退出壁垒》,《世界经济》,2005年第9期;
《政府管制与产品质量》,《经济研究》(合著,第二作者),2005年第1期;
《进入与退出壁垒》(合著,第二作者),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