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成功举办2021年秋季学期国际经济系研究生新生讲座
2021年9月15日中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国际经济系研究生新生讲座在明德商学楼0309举行。来自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的乔雪教授进行了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劳动力配置与经济增长”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人大经济学院的范志勇教授主持,参与人员包括部分经济学院教师、全体国际经济系研究生新生以及其他专业学生。
首先,乔雪教授针对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背景提出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问题,例如:数字经济技术对劳动力是替代还是互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与采用是否会造成大量失业,区块链的多场景应用如何影响就业等。乔教授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抽象为技术如何影响就业、工资和福利,但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时,还需要把其他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畴之内。
其次,乔雪教授对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般框架进行了介绍。大家关注的就业变量,事实上是劳动力和职位在劳动力市场中匹配的均衡结果,而失业则是劳动力和职位未能匹配的结果。因此,分析就业及其变动时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综合考虑,即:企业对特定工作岗位的需求,劳动力接受这些岗位的意愿、以及总人口是否有工作的意愿。
具体而言,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多。第一,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包含很多内容,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互联网平台,需要分门别类进行讨论。它们的影响效果可能是相对复杂的:一方面,数字经济技术可以直接从企业端影响就业,比如最低工资上升后,雇佣机器人的成本相对下降,企业就会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例如智联招聘平台等拥有更多的数据,会从提高劳动力和工作岗位的匹配效率上来促进就业。第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的数量依赖于人口数量,而人口数量又受到生育决策和延迟退休决策的影响。劳动力的质量则主要由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在职培训)以及公民健康状况(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决定。第三,除了考虑劳动力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政府的失业保险制度以及最低工资政策也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考虑最优设计问题。
随后,乔雪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已有研究,并对当前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乔教授的已有研究包括劳动力质量和供给数量、健康投资与经济波动、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变动和影响因素以及失业保险最优设计等。目前更加关注数字经济领域,例如:互联网基建设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各种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等。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参会老师和同学们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有同学提出,在研究问题时,怎样体现所处的时代是数字经济时代?是否可以把数据放进生产函数中?数字经济又是具体通过什么方式增加经济产出的?针对这些问题,乔教授耐心、详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次讲座参与人数众多,现场气氛活跃,在乔教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供稿:张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