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院刘伟教授和邱海平教授合作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上正式发表。
《经济研究》2022年第一期目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他们依据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理论描述,这些基本经济特征主要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成员共同占有和支配;消灭了旧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实行全社会的计划生产;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仍然是人们的谋生手段,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第二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劳动不再是人们的谋生手段,而是第一生活需要,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每个人都将得到自由全面发展;阶级、阶级压迫和阶级统治、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等都已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全人类成为真正的共同体;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描述和预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开创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进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但是,这些理论并不是来源于现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更多具有理论预测的性质,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进程和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列宁先后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并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列宁之后,为了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迅速建立了以国有制和集体农庄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并且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理论指导,在斯大林亲自领导下,苏共中央决定组织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了指导教科书的编写并批评一些人的错误观点,1951年斯大林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1955年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设进入以实践为基础的新的发展阶段。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和各种理论缺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840年起,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发展轨道,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实践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民主主义经济和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开创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传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面临的历史使命就是,如何通过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为此,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主体和对象是谁,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和方向是什么。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革命理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系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在世界革命中的地位,科学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和原则,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系统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先后取得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艰难探索。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经提出,用10—15年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并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从1952年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即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造了和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奇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经济制度基础。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寻找正确道路中也历经艰辛。一开始,因为没有搞过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只能照搬苏联模式,一边倒,走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路子,后来,我们党认识到这种做法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思考,取得了一些成果,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论十大关系》等就反映了这个探索的成果。”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注意综合平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使各方各得其所;建设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等一系列既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反映中国国情的创新性理论观点。毛泽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多次号召领导干部要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并亲自组织专家一同学习和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方面肯定了其正确的一面,另一方面指出了其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并提出了许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作出了有益贡献。“后来,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逐步发生偏差,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偏差,最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可以说没有找到一条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当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道路探索,为我们继续探索新路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突破性的理论成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转折。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等基本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整体长期稳定的发展奇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新境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于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不同于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关于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关于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吸收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同时又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集中体现在,在认识上突破了试图完全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设想直接照搬到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教条主义思维定式,更加注重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面临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问题出发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由此实现了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并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中国共产党立足解决新的时代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的。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时代问题是如何迅速实现现代化,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几十年建设,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卫生健康教育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也遭受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严重挫折。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时代问题是如何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进而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在这一探索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政治经济学的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逐步形成,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则是如何在“站起来”“富起来”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强起来”,在探索解决这个新的时代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经济学家秉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阶级立场不同,从而使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呈现出历史的变化,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一个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同样是一个统一体,必须把对于其研究对象的理解与其所运用的方法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矛盾运动出发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特别强调物质生产力及其发展在整个社会及其发展中的终极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只有从这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体系(即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包含着社会生产力。同时,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在改革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并且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方面,发展生产力是其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其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研究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更加注重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更加注重研究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问题。由此可见,相比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和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有新的拓展。
一般来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一定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又是以一定国家的经济形态和状况作为典型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恩格斯在《资本论》英文版序言中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这就是说,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是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为典型的,研究的目的是从理论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写作《资本论》的根本目的,是揭示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并为工人革命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为前提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服务。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合规律性,从而说明它的合理性,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需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而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政策主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任务上体现着科学性、现实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统一。
在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一系列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主要环节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与分配方式、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初步形成为由这些基本理论所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时应该看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话语体系过程中,学术界在起点范畴、理论基石和理论主线等基本问题上还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因此,如何从学理化、规范化的角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成为由一整套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所组成的、逻辑严谨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仍然是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重大历史责任和努力方向。在这个探索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认识上的重要飞跃,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道路的高度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丰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并且不断得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揭示了落后条件下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而且实现了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成功超越,是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一个新范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而且对于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对于解决人类问题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同样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才能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者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信和经济发展道路自信,才能推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新的实践过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将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转载自:《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