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亚博安卓下载

先锋培育|经济学院第四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参与“陕公大学堂”首场讲座:“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国家构建”
发文时间:2023-11-16

先锋培育|经济学院第四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参与“陕公大学堂”首场讲座:“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国家构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86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启动“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2023年10月22日上午,经济学院组织第四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集体参观老校区,参与陕公大学堂系列公益讲座启动仪式,并聆听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的首讲——《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国家构建》。

在本次讲座中,刘守英紧紧围绕“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国家构建”这一核心内容,深入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西方与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探索及延安十三年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

刘守英以现代化为切入点,首先概括了现代化的本质,即发展转型、体制转型和秩序转型,核心在于现代国家的建设。接下来,刘守英围绕现代国家建构的四大要素:主导理论、政党体制、国家制度和秩序结构,深入分析了西方现代化与现代国家建构,以及中国从传统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

刘守英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间对现代化国家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得出了关于中国如何构建现代化国家的自主性认识,形成了中国现代国家理论的基本框架。在政党制度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国共两党合作中保持党的独立性,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主导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全党提供了理论指南。在国家制度层面,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局部执政实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在社会结构方面,我们党奋力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村面貌改天换地,通过改变乡村秩序改变了国家秩序。


刘守英总结,延安十三年的探索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实践,形成了中国式的现代国家、现代秩序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现了党理论探索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

通过这次学习,入党积极分子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国家框架的实践,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经济学院第四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将继续在学习和实践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新征程上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文稿/组织组 崔蕴晖 武梦婷 程麟越;图片/宣传组 闫可佳;编辑/宣传组 闫可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