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亚博安卓下载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力点”——经济学院第三十六期入党极分子培训班第四次党课顺利举办
发文时间:2018-11-03

       10月31日下午,经济学院第三十六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第四次党课在明德法学楼0102教室开课。经济学院张可云教授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发力点”为主题进行授课。



       首先,张可云教授向学员们提问——什么是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出本次党课主题。随后,张教授带领学员们阅读十九大报告中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的部分。张可云教授指出,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两主(区域发展总战略、主体功能区制度)、三核(穷、堵、老)、四从(新型城镇化战略、陆海统筹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同时,张教授指出我国区域病的种类和特征,如西部“穷”,东北“老”,东部“堵”等。



       接着,张可云教授引入“区域生命周期规律”和“区域发展基本轨迹图”理论,带领学员分析区域的生命周期与区域发展“穷”“堵”“老”问题的成因。区域生命周期包括年轻期、成熟期、老年期,并有可能“返老还童”,这也就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轨迹。张可云教授认为,区域发展进入“老年期”的原因是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而地区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或外部环境来实现“返老还童”。他指出,区域发展存在基本轨迹并有生命周期,即每个区域经济都有起飞初期、高速增长、平稳增长、衰退等阶段。



       随后,张可云教授分别就区域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问题展开论述。张可云教授结合《吉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具体分析三核问题,并指出三核问题需要依靠区域发展与分工、统筹区域发展等方式解决。我国的区域管理已逐渐从统治转为治理,这是由计划转为规划带来的结果。张教授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是新机制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下一步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包括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等方面。张教授用“四管”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其中,“谁管”“管谁”是体制问题,“如何管”“管效”则是机制问题。当地政府要通过转换角色,识别区域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加强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运用区域方法发展地方经济等策略促进地方发展。



       通过本次党课学习,学员们进一步了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究思考中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经济学院党委积极开展学科特色党课,有利于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锤炼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奠定基础。



(文稿/胡苏明、高子博;图片/梁希为、胡成昊;编辑/董心怡)

网站地图